傩堂戏了解一下!隐藏在面具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1-10-11 15:10 作者:来源:铜仁新闻网
字号:

傩堂戏,又称为“傩愿戏”“傩戏”“杠神”“冲傩”等,是一种宗教祭祀色彩很浓的戏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至今在贵州境内大部分市县仍有遗存,尤以黔东和黔北的德江、思南、沿河、印江、铜仁、江口等县流传最广。

1

傩,是古时腊月间驱逐疫鬼的仪式。傩堂戏演出之前要举行复杂的法事祭拜司傩大神——傩公和傩母。法事完毕,演员便佩戴面具上场表演戏剧。

在土家族地区,傩堂戏班子几乎遍及各个村寨。戏班子,人们习惯称为坛,其成员由情趣相投的农民自愿组成,多者二十余人,少则六七人,所需经费自筹。傩堂戏的传承主要靠口传面授,家传与师传相结合。

戴面具演出是傩堂戏最为突出的特点。面具以“堂”为单位,每堂面具的数目及角色各地不尽相同,民间流传看“半堂戏十二面具,全堂戏二十四面具”之说,实际上面具的数目主要根据演出的需要而定,并不拘泥于十二或二十四之数。

2

面具一般选用质地细腻而韧绵的白杨木、柳木雕刻而成。着色分为淡彩和重彩两类,淡彩以赭石或土黄作为底色,用黑色画眉毛、头发、冠帽,然后用熬制的桐油涂刷几遍;重彩常用红、蓝、黄、黑、禄、赭数色,多为土法制作的植物或矿物质颜料,也有用油漆涂绘的。

演出时以面具罩面,目光从面具眼孔中外视,头部其余部分用头巾包裹,头中的红、白、青色用来区别武将、男相与女相。

3

傩堂戏的剧目,原始宗教内容逐步减少,而中国文化典籍中所载的一些故事、民间传说、风土人情增多,傩堂戏的主要内容是傩堂正戏。表演形式包括歌舞、说戏、戏曲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