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角乡:探索“四个深化” 建强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2-10-10 16:21 作者:文智民
字号:

2022年以来,荆角乡立足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农旅重乡”定位,以深化“六共”机制为切入点,探索“四个深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基层组织,盘活现有资源,利用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发展高质高效集体经济产业。通过积极探索、充分调研,整合项目资金、帮扶资金、大户入股资金300余万元,新发展村集体经济肉牛养殖场2个,存栏西门塔尔优质肉牛105头,种植高产牧草1300余亩,预计年出栏80头,年产值200余万元。

 

深化党建引领,强化示范带动。聚焦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明确由党委班子牵头负责指导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将全乡3个产业带涉及村(社区)划分组建产业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建“细胞工程”载体作用,由村支部牵头,以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推行支部带头领办发展产业,党员示范带动发展模式,集中发展做强肉牛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内力,逐步抓强“牛经济”。通过村集体带头领办,全乡先后动员散户养牛780户,存栏50头牛以上规模养殖场8个,发展存栏肉牛50头以上肉牛养殖合作社11个(家),家庭农牧场25个,发展肉牛5672头。

 

深化队伍建设,凝聚能人力量。统筹各类培训资源,精准选定20余名“村级带头人”,以“123+N”模式提升致富能力,分级分类开展精准培训,先后组织村组干部、致富能手到思南县,德江县枫香溪镇、沙溪乡大寨村、复兴镇等地参观考察5次110人次。同时,以村(社区)为主体,完善对口帮扶措施,由农业服务中心、产业办、畜牧站等相关部门共同帮扶产业发展,精准选配产业技术人员7名,定点匹配到16个村(社区)8支产业服务队,匹配农业专家4名,全面开展村级产业技术指导,进一步凝聚“红色力量”,持续发挥“能人效应”。

 

深化科学养殖,转变发展模式。坚持采取“种草养牛、养杂交牛”发展模式,充分盘活现有资源,积极推广肉牛“种草圈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转变传统肉牛养殖模式,圈养杂交牛,减少养殖成本、降本增收,不断提升肉牛养殖效益。村集体经济肉牛养殖场从吉林引进西门塔尔杂交牛100余头,按标准养殖,抱团发展思路,以村集体养殖场为标杆,动员群众自发种植高质牧草800亩,共建共管、共育共享,推动产业规模效益和群众收益最大化,突破资金短缺、品种质量、养殖规模等瓶颈制约。

深化利益联结,促进农户增收。坚持将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增收的强力引擎,摒弃传统“入股分红”模式,因地制宜,采取股权方式建立“集体经济+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有效防止“垒大户”情况发生。村集体经济肉牛养殖场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余亩用于种植优质饲草,将集体经济肉牛养殖所盈利的15%用于监测户、脱贫户分红,10%用于村级事务发展,激励村干部参与产业发展,并通过务工、分红、带动养殖的方式带动2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形成产生双向促进循环增长效应,激活肉牛产业发展“一盘棋”。

 

编辑:涂  静

责编:李嘉维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