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90天 打赢歼灭战】沙溪乡:四招破就业“瓶颈”,群众增收笑开颜
发布时间:2020-05-29 10:18 作者:罗彪 张旭
字号:


号角声声起,战鼓催人急。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如何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成为摆在全乡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沙溪乡紧抓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合理调配全乡用工需求,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在家群众就近就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为助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在茶叶基地采摘茶叶.png

在茶叶基地采摘茶叶

做大产业基数,扩内需增就业总量

近年来,该乡抢抓脱贫攻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产业扶贫政策,积极在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上加码发力,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增就业内需,拓宽就业渠道。

“以前,我们村没有什么活,只能出去打工。但是一年算下来,除去租房、水电等日常开支,也没存多少钱。现在好了,我可以到村里的茶叶基地上班,一天1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再也不想出去了。”该乡舒家村返乡人员罗贤雄轻松地跟笔者算起了经济账。

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带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内部就业需求,为全乡在家留守人员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德江县金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樊兴无为笔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基地现有成龄茶园200多亩,新植茶园430亩,按照一年茶叶采摘和管护来计算,茶叶采摘工作需要长期劳动力20余个,新老茶园需要40余个劳动力进行长期管护,每年支付的劳务费用近50万元,但是现在仍然存在劳动力不足。

据统计,全乡53家合作社劳务用工全年可达22.2万人次,每年需要支付群众劳务工资2200多万元。

近年来,沙溪乡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旅游活乡”发展思路,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用活“2+N”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肉牛养殖、花椒、天麻、茶叶、烤烟、核桃等产业,形成了以长效产业持续壮大、短期产业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乡肉牛存栏2427余头、建成茶园面积10000亩,种植核桃6450亩、花椒6500亩、烤烟6000亩、天麻44100平方米,人均长效产业2.2亩。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全乡留守人员开辟了一条就业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从“就业难”到“招工难”的转变,见证了全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富民、生态立乡成效日趋明显。

群众正在扶贫车间上班.png

群众正在扶贫车间上班

搭建用工平台,建载体拓就业渠道

为全面掌握全乡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用工需求,积极引导在家劳动力就近就业。该乡统筹全乡用工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搭建用工需求平台,为破除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该平台吸纳了全乡所有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各用工单位及时在平台上发布用工需求信息,公布联系方式,再由村(社区)干部将用工信息转发到所在村微信群,及时向全乡群众提供就业需求,让有意愿就近就业的群众多了选择,拓宽了群众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同时,沙溪乡还通过组织劳务合作社方式,集中组织在家留守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到企业、合作社务工,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难题,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该乡共组建乡级劳务合作联社1个,村级劳务合作社15个,全面统筹、有序组织群众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并实行动态管理,乡村两级每月督促各合作社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为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了保障。

为此,沙溪乡还积极向企业、合作社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动员积极申请创办扶贫车间,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更多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在这里打工,离家又近,还能照顾家里,一天有100来块的收入,比在外面好多了。”在德江县武陵天麻合作社扶贫车间务工的舒家村村民高晓仙高兴地说。

自扶贫车间建立以来,武陵天麻合作社共计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16人,保障了所吸纳贫困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搭建劳务用工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茶叶基地培训现场.png

茶叶基地培训现场

开展技术培训,强本领适应需求

培训强基,就业助力,致富为本。沙溪乡始终将提升群众本领、增强就业适应能力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来,沙溪乡通过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邀请农业专家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培训技能知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班授课,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就业本领,适应了市场用工需求。

在四堡村小学教室,来自湘西自治州华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培训老师正在就茶叶栽培、管理、采摘、加工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参训人员集中精力听讲。

在实践操作现场,老师们边讲解边示范,认真讲解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在场的群众纷纷向专家请教在茶叶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一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和解释。

“平时在茶山上打工,有很多东西都不会,老板也经常说,现在在这里学习,我知道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了,我现在就想去试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该乡四堡村村民钱小霞搓着双手高兴的向笔者说到。

今年来,沙溪乡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期,参训人员达160余人,接下来将继续在辖区村(社区)开展相关技能培训。

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一方面提升了群众就业本领,适应了市场用工需求,提升了群众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的信心;另一方面企业就近就能够找到技术工人,降低了管护成本,也提升了管理效率。

群众领工资喜笑颜开.png

群众领工资喜笑颜开

开发公益岗位,固根基保障民生

为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就业和稳增收,沙溪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变成“工薪族”,解决就业困难贫困户就业问题。

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就业能力,以增加收入为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该乡设立了生态护林员、保洁员、环卫工等公益性岗位,既解决了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又帮助了贫困户就近就业,有效促进贫困户的增收。

“活不重,也不累,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还能为保护森林出份力,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给我安排的这份工作!”说起新工作,四堡村村民朱尚钊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朱尚钊是沙溪乡四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肢体二级残疾,行动不便,平时只能在家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农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低保和其家属打零工收入维持。自从朱尚钊被聘为护林员后,每月有833元的护林员工资,加上每月上账的低保金及其妻子打零工收入,朱尚钊一家4口生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据了解,该乡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乡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57个,其他公益性岗位9个,环卫工岗位13个,生态(天保)护林员91人,林管员3人,点上护林员6人,贫困户每个月工资为400-1470元不等,全年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160余万元。

通过结合乡情实际开发公益性岗位,避免了直接给钱给物,给农户培养懒人习气的弊端,进一步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树立起通过双手勤劳致富,也充分调动起农户工作积极性,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健康持久的动力。


编辑:舒曼

责编:丁飞琼

编审:全芳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