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井乡:将利民的事办细办实办好
发布时间:2023-12-15 09:48 作者:袁乾与
字号: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桶井乡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抓住群众的期盼倾力而为,抓住问题的关键久久为功,抓住发展的潮流乘势而上,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时俱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桶井乡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一是建立健全救助网络。在乡、村(社区)两级建立救助网络,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合力推进,形成了责任划分清晰明确、救助资源统筹顺畅、综合施策成效显著的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格局;二是动员引导社会参与。依托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的优势,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和渠道,为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关爱服务活动,为社会力量参与民政服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不断提高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三是强化精准精细管理。为推动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工作向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发展,一方面加强社会面宣传,向社会公布救助条件、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做好政策解读,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对民政领域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另一方面充分依托村(社区)党组织、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学校教师、医院医生、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基层工作力量,建立排查走访机制,进一步落实“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工作理念,灵活运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申请相关保障,在充分体现政府关怀的同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应退尽退、精准认定、阳光公平”。

稳岗就业、精准施策,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桶井乡坚持将就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人口脱贫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深入推进就业帮扶工作开展。一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全乡共有公益性岗位246个,全部用于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主要为村级保洁员、护林员、管水员等,人均年增收约8000元;二是持续推进转移就业。今年组织引导外出务工人员4620人,其中,省外务工3060人,省内务工1520人,引导北城鞋城就业78人,解决公益性岗位131人、管水员13人、畜牧兽医23人、护林人员115人,脱贫人口的收入得到极大的保障和提升;三是持续加大就业宣传。通过集中宣传、张贴标语、召开群众会、微信群、“同心桶井”微信公众号推送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就业信息、就业政策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就业政策知晓率,提高群众就业积极性,推动桶井乡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聚焦文明,持续发力,不断提亮人居环境底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关键举措。今年来,桶井乡以文明创建工作为契机,多措并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桶井乡对社区集镇等地的道路标线进行重新施划、完善,有效规范了车辆行车秩序,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深化综合管理。持续开展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公共秩序、群众素质等“4个提升”行动,集中开展“乱张挂”“牛皮癣”“蜘蛛网”“乱停乱放”“路面破损”“马路市场”6个专项整治行动,每周一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提升乡村形象,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三是探索建立“文明创建奖惩制度”。由乡纪委和党政综合办共同成立文明创建工作暗访组,到村进组入户对各村(社区)环境卫生好坏、群众品德表现等进行量化评分,科学规范做好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和表彰,表现差的进行曝光和处罚。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事项千头万绪,补齐短板也涉及方方面面,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桶井乡将坚持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