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井乡:党建引领“畜”动能,唱响乡村新“牧”歌
发布时间:2023-09-08 10:18 作者:彭一娟
字号:

“哞……哞……”走进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合力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场,便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牛叫声,一头头骨骼粗壮、肌肉丰满的西门塔尔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桶井乡围绕肉牛产业发展,深入推进“11513”工程,紧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联盟模式,把肉牛养殖产业作为产业发展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用政策激发活力,创新养殖模式,优化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外地投资者和鼓励当地农户加入养殖行业,让肉牛产业成为该乡群众的“香饽饽”。

强化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

  桶井乡坚持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推进,成立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肉牛产业发展专班,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多元化发展模式,围绕“百千万”目标,优化肉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市场调研,先后前往广州稳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沃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招商考察,在发展规划、布局选址、品牌创建、风险防控上下足功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肉牛产业健康有续发展。

  散户、合作社,从无到有,从零散到规模,桶井乡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把肉牛养殖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产业的红利也正在逐步释放。场坝村合力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场就是其中一个缩影。安中流是场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带资入股的致富能人。他介绍道,“自合作社建立后,我们积极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折资、现金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按‘入股资金总额保底6%+养殖利润3%’进行分红,目前已有72户174人加入合作社,今年养殖场存栏牛达78头,收入预计在30万元以上,9月末我们合作社就要进行入股分红,将直接带动群众增收10万余元。”

  “我们始终坚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养殖带动作用,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9个,组建肉牛养殖协会1个,各村(社区)分会23个,肉牛产业发展基本实现由以合作社为主的点状发展向‘合作社+农户’的面状发展格局,目前全乡肉牛养殖主体1940户,存栏量9250头,今年补栏800头。”桶井乡党委书记杨维说道。

优化服务管理,夯实产业之基

  桶井乡牢牢把握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选准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行“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三统一”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农户的架子牛、饲料及相关养殖设备等统一由合作社出面集中采购,大大降低了养殖采购成本,每月定期地对散户开展统一的饲养和防疫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户的饲养能力,针对自行销售有困难的农户,由合作社统一代其销售,解决农户销售问题。

  为发展肉牛产业,该乡抢抓政策叠加机遇,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加快对肉牛产业水、电、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肉牛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协调,最大限度利用各类项目资源扶持肉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肉牛产业规模。截至目前,投入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222.82万元,覆盖贫困户682户,能繁母牛政策补助113万元,覆盖家庭牧场5个、基本户21个。

  要想产业发展好,资金保障是关键。桶井乡各村(社区)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群众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党员干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宣传肉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切实增加群众对“见犊补母”“肉牛e贷”“黔农惠贷”“脱贫小额信贷”等政策的了解;主动与贵州农商行桶井分行对接,简化农户申请贷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目前,共发放“肉牛e贷”487万元,覆盖农户526户。

  聚力统筹多方资源,不断强化技术支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引导养殖户转变饲养管理方法,主动学习养殖技术,进一步提升肉牛养殖技术水平。今年来,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20人次,开展“三类劳动力”生产经营技能培训班4次,参与技术培训人员达1800余人次,乡畜牧站到养殖场实地指导30次。

创新养殖模式,构建生态闭环

  养殖场建好了,如何让农户快速增收致富?该乡决定由以前的单一长期养殖逐渐转变为以短期育肥和能繁母牛同步养殖为主,积极动员农户饲养能繁母牛,降低牛源供给受市场的影响,让群众在短时期内可以得到增收;且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由敞养式养牛转变为圈养式养殖,科学规划牧草种植,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保障专用饲草5600亩,优质饲草喂育肥牛,提升肉牛品质。

  积极探索农牧业循环新模式,通过饲草利用、肉牛养殖、牛粪有机肥堆积,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将基地种植的饲草用于肉牛饲料,产生的牛粪又可以变为有机肥,助力饲草种植。

 

编辑:涂  静

责编:王  凯

编审:张  辉

总编:陈  俊